2018年3月21日星期三

hkiff 2018: 《柏林蒼穹下》(Wings of Desire)


Wim Wenders的Wings of Desire (《柏林蒼穹下》)拍得很美,像首詩一樣。

Peter Handke的詩"Song of Childhood" 貫穿全片,描述兒童的純真,我很喜歡。旁白用德文讀出,充滿節奏感。

節錄我最喜歡的段落︰
//When the child was a child,
It was the time for these questions:
Why am I me, and why not you?
Why am I here, and why not there?
When did time begin, and where does space end?
Is life under the sun not just a dream?
Is what I see and hear and smell
not just an illusion of a world before the world?
Given the facts of evil and people.
does evil really exist?
How can it be that I, who I am,
didn’t exist before I came to be,
and that, someday, I, who I am,
will no longer be who I am?

When the child was a child,
It choked on spinach, on peas, on rice pudding,
and on steamed cauliflower,
and eats all of those now, and not just because it has to.

When the child was a child,
it awoke once in a strange bed,
and now does so again and again.
Many people, then, seemed beautiful,
and now only a few do, by sheer luck.

It had visualized a clear image of Paradise,
and now can at most guess,
could not conceive of nothingness,
and shudders today at the thought.

When the child was a child,
It played with enthusiasm,
and, now, has just as much excitement as then,
but only when it concerns its work.//

在Wim Wenders這個有天使的世界中,只有兒童看得見天使。(天使Damiel愛上的凡間女子,也有兒童的特質。) 戲裡以「善」的眼光看人間,裡頭沒有壞人,只有受煩惱困援的平凡人。天使看人的眼光盡是溫柔,會暗地裡安慰人。只是,沒成年人會知道他們身後正貼身站著一位天使,不知他們心中由絕望轉至感到有希望的一瞬,是因為有天使在旁按肩安慰。

電影拍得脫俗,裡頭的「跨界戀」與荷里活的處理手法很不同。 在這部電影中,天使下定決心下凡後,便突然願望成真。他心儀的女子見到他後,便知道他是真命天子。沒有多餘解釋,女子就是知道他是他。荷里活版本則戲劇化很多,亦多了一些解釋。Meg Ryan與Nicholas Cage主演的《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是荷里活的改編重拍版,情節我已忘記,只記得結局。那一套情節較為戲劇化,愛情變成全片重點,雖然好看,但與這套檔次不同。這套的世界觀宏大許多,好像真的從天使視角出發,要講的也不只是愛情。

電影的中文片名是《柏林蒼穹下》,電影帶人看柏林的城市面貌,多次讓人回顧柏林的歷史,有些像紀錄片(可能真的是紀錄片)的片段,展示柏林在戰時的情境——人們在街上茫然前行,小孩成了冰冷屍體。年老說書人仍然有很多柏林故事想說,希望這些故事流傳後世。黑白畫面下的柏林很有歷史感、很美。但要數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仍然是圖書館的場面。天使聚集在這裡,靜聽人們的心聲、看他們看的書。

電影讓人以天使之眼看塵世,提醒我們多欣賞世界的美、小孩的純真,並記著城市的歷史。喜歡Damie與他朋友Cassiel的對話。這兩位天使喜歡將每日見到的某些人類活動記在筆記本上,再互相分享。他們認為值得記下的不是人類的豐功偉業,而是有人在雨中收起傘子、有小孩子在課堂上向老師講出蕨類植物的生長過程這等事情。這些凡人覺得無關痛癢的小事,在天使眼中是值得記下的。

天使聽到人類的內心獨白,大多是煩人的瑣碎事。Damie心儀的馬戲團表演女郎的心事則比較特別。她移居到柏林,就只想在馬戲團表演。她不怕在這個城市孑然一身,只怕沒有馬戲團讓她表演 (馬戲團若賺不了錢便要解散)。全套戲的內心獨白,就數她的話我最聽不明白。她一直「喋喋不休」,我聽得不太耐煩。我不怪她,畢竟人醒著的時間,腦袋便會開動,便會一直「有話說」。但我這陣子剛好在疑感,有些電影會被人評價為"pretentoius" (扮嘢),究竟這是個人看法,還是有一個準則? 觀眾是否"get到"電影的訊息,是否關鍵? 若你"get到",或雖然你看不明但欣賞導演有話說,便不會覺得導演「扮嘢」? 又或者你覺得導演「整色整水」,將簡單訊息複雜化,就是「扮嘢」? 如《生命樹》放映時,我記得也有人討論電影是否「扮嘢」。先在這裡開個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言表達看法。



10 則留言:

  1. 抱歉前日狀態不好,沒有好好打招呼呢 :(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要緊, 我也很累, 片尾字幕未放完已趕著回家休息。

      刪除
  2. 咁你有無睇過 Nicolas Cage 同 Meg Ryan 個版本?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啊, 但忘掉了大半套, 只記得結局很動人, 和這套完全不同feel。

      刪除
  3. 本人最喜愛的Win Wenders電影,"城中的愛麗絲"也不錯,"德州巴黎"口碑亦佳。可惜之後的作品每況愈下......
    這戲是有續集的,是另一位天使的故事,不過拍得不太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Wim Wenders的電影我看得很少, 現在最想看的是他的紀錄片The Salt of the Earth。 聽說很好看。 他的Pina也有很多好評。

      刪除
  4. 遲來的羽翼,可好看 ? 王與馬戲團買了,但好像不太易看,看過少部分放下了。

    若將網內人與13.67比,那本好看點 ?

    回覆刪除
    回覆
    1. 《遲來的羽翼》不是「古籍研究社」最好的一本,推理部份不太多(也不及前幾本內的精彩),不過青少年成長部份如以往一樣寫得很好。是否覺得好看要看是否喜歡這類型的書。我已成了這系列的書迷,所以怎樣也會看下去。
      見到《王與馬戲團》,考慮過買不買。
      《網內人》與《13.67》,我覺得兩本都好看,不過我通常會推薦人看《13.67》,寫得很有情懷。

      刪除
  5. 荷里活電影有時太鐘意灑鹽花,看久了之後偶然看看其他國家的一些電影就會覺得他們拍得特別有質感。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同樣題材,會拍得如此不同。習慣看荷里活,初看其他外語片時要花時間適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