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

【hkiff 2017】《愛的替身》(Frantz)


導演︰François Ozon 編劇︰François Ozon, Philippe Piazzo

見到是Ozon的戲,沒有多想便決定去看。《愛的替身》(Frantz)是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我看的最後一套電影,觀看那天同時是電影節的最後一天。

想不到一向離經叛道的Ozon會拍這樣一個正經的故事。

《愛的替身》改編自德國著名導演劉別謙的電影Broken Lullaby(1932),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年輕德國人Franz戰死沙場,遺下悲痛莫名的父母和未婚妻Anna。有一日,一位法國青年來到Frantz的墳前獻花,他告訴Frantz的家人他認識Frantz本人。但他們究竟是什麼關係呢?
上半部導演跟著原本的故事來拍,但下半部卻是導演的創作。繼續述說Anna和那位法國青年的故事。

電影介紹說「今次奧桑不玩顛覆亦無意挑機,以黑白和彩色交錯的光影,柔情細說悼念與遺忘、仇恨與寬恕的命題,感人至深。」但是,我看慣了奧桑的顛覆,以為今次都有。於是成功被劇情誤導。所以,在我來說,twist位仍然在!

電影拍得很美,畫面時而黑白和時而彩色,看時會猜究竟黑白和彩色畫面的規律是什麼,但又忙著看戲,所以沒再細究。但彩色畫面,可能在角色們快樂或(由死氣沈沈至) 有生氣時出現。故事反映戰爭的荒謬,確是拍得感人。女主角用謊言安慰老人,卻獨自承受苦難,可憐亦可敬。而那位勇敢地到敵國去的法國青年,如他母親所說,實在太過天真。有趣的是,德國媽媽善良單純,法國母親醒目勢利。 不知這種母親性格有沒有代表性。

p.s.為何德國人的譯名會像中國人的名字?劉別謙如是,徐四金如是。

後記︰剛好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結束後的第三個星期完成我的電影節觀後感!:D

5 則留言:

  1. 似乎一般人認為德國人比較醒目勢利點吧?

    為何要強調三周後完成觀後感呢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能受之前睇《Elle》影響,法國女人好犀利!
      冇啊,只係剛剛好三星期(同樣是星期二),覺得好神奇。

      刪除
  2. 以前外國人的譯名都非常地道,鬼佬也很高興自己有個正式的中文名呢。
    好喜歡劉別謙的作品,最近看 Heaven Can Wait,令人著迷。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些中文譯名很有趣。我以前未聽過這個導演的名字呢~


      刪除
    2. 他的【街角商店】是You've Got Mail的inspiration ;)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