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8日星期三

那個美好的年代︰西西《試寫室》



西西的《試寫室》,收錄她於1970年替《快報》寫的「我之試寫室」專欄文章。

活地阿倫在《情迷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表示,人總愛懷舊,每代人都夢想回到過去的年代。而這本《試寫室》,就令我渴望回到六、七十年代的香港,那個年輕有活力的香港。

馬世芳在序言〈那時我城正年輕〉這樣寫︰
「這批四十多年前的專欄文字,連作者自己都遺忘了,卻生動地留下了當時香港青年人的生活側寫,以及一位始終好奇觀看這一切的作者形象。這裡的香港,是一座年輕的、朝氣蓬勃的城市。西方青年文化大潮東來,從電影、時尚到搖滾樂,愈來愈多青年懂得追求更豐富的文化生活,也都願意費心讓自己活得更有風格。」

沒有智能電話,沒有數碼相機的年代是浪漫的。書內有一篇叫〈自我拍照〉。西西知道有自助照相亭這發明時,驚為天人——「那是一個拍照的圓亭子,裡面沒有人,你可以跑進去,把錢幣餵給一條縫,然後隨便自己做什麼鬼臉。...... 於是就想,有這麼的一個拍照怪東西在我們這裡就好了,大家可以自己替自己拍照。...... 這座吃角子的老虎不怎麼兇,脾氣甚好。它身上有一個名字,叫做自我拍照,此外,還有很多字附在身上,因為它不會講話。」有趣的是,現在還餘下的照相亭,功能是為人拍證件相。但在西西筆下,照相亭的優點是讓人即興、輕鬆地拍照;在裡頭可以做鬼臉、可以和朋友咬著庶一起拍照,不用像在照相館那麼正襟危坐,又不用像菲林機般要等很久才能把相曬出來。當時還未有貼紙相機,但西西已有這種玩樂式拍照的念頭。她甚至建議讀者帶同家裡的狗和喜愛的詩集進亭拍照。讓想到,科技一日千里,現在大家已可用智能手機自selfie,甚至加上貓耳貓鬍,和朋友的臉合為一體(不知道西西是怎麼看的)。

在〈理髮師像薩遜〉中,她描寫了香港的一條時裝街:
「忽然的,香港居然也有條加納比街那樣的街了。一條街上,居然林立了許多時裝店,你也開一間我也開一間,雖然有些衣服手工是很粗,料子也甚差,但款式總是很新,不外是叫女孩子買來穿一陣,過了一陣,潮流一過,扔掉算數。也是忽然的,好看的衣服多起來,買起來。衹要一個人努努力力賺錢,就可以買很好的衣服了,法國就法國,英國就英國,你要聖羅蘭有聖羅蘭,要狄奧有狄奧,鞋子也一樣。還有手袋,還有皮帶,還有帽子絲布小指環。你到街上買一本流行雜誌,哎,這件衣服好呀,這隻手袋有趣啊,你可以在大公司找到它們。這樣子很開心的。以前翻潮流書,衹能看這個款式,那個圖樣,然後找師傅縫。但現在,現成的在店裡掛。」

其實西西側寫香港青年人生活的篇幅,只佔書的一小部份,差不多全被馬世芳在序中提及了,有興趣的話,可按入博客來網頁看。 她寫人情世態, 有趣事物, 還寫書, 戲劇, 電影。

西西看很多電影,她在《中國學生周報》寫過影評。馬西芳如此說︰「那段時間,也是後來西西自謂『看電影的黃金時代,上「第一影室」像上學』。那些歐陸新浪潮的名導名片︰高達、安東尼奧尼、維斯康堤、路易馬盧,猶是新鮮熱辣的當下,種種驟臨新世界的新鮮興奮,紛紛留在了這個專欄——那還是『舉世對彩色片寄以最高期望的時刻』呢。

在〈難題〉那篇裡,她說最怕別人問她有什麼電影好看,因為電影好不好看,是一個個人的看法,很難說好看不好看。很多時候她說了哪些電影好看,別人卻嫌她介紹的電影悶。以致她的兄長會請她介紹電影,然後避免看那些戲。

我喜歡這段話︰
「一些很熟很熟的朋友,大家不問什麼電影好看,因為他們自己也知道。有時候他們先看了,反而會打個電話來,好電影,不過,看來兩天割畫,快去。對於有些來路不明的電影,有人看了也會通知一聲,以免走雞。一些新導演的作品,總會碰上類此的情形,像《艷女迷春》,上映時不太熟悉,就要特別注意,一部《縱橫四海》,也是沒留意,還是朋友一看,馬上通知才趕去入場的。

熟的朋友很少問什麼電影好看,而是問,覺得這個電影怎麼樣。不用說,打電話來就是大家發表一陣意見,談一陣天,不過,實在很得益。」

看Blog友的文章,便有此效果。我們也互相推介電影,也討論電影,只不過以blog作為平台。我也有位朋友會打來和我談電影,縱使大家口味不同,但也談得高興。 也有朋友會請我介紹好電影或相信我對某電影的評價,其實我只不過比他們看電影略多而已。不過我喜歡根據他們的口味介紹電影給他們看。 猜中了他們的口味便有成功感。

西西的文字有童趣,單是這點已令這本片好看。 加上懷舊元素,和那令人看得舒服的紙質排版設計,抵買!

後記︰講開討論電影的平台,Internet Movie Databas (imdb.com)最近宣佈網站會取消留言版功能,請大家利用他們的facebook page發言云云。但是這樣的話,舊戲該在哪裡討論?影星專頁呢?影迷還可以祝某影星生日快樂,或討論其最新動向嗎?IMDB會員既憤怒又彷徨,感覺有點像當年Yahoo取消Blog的時候。IMDB還要這樣寫。意思很明顯,我不會再花錢花精神服務那小部份使用message board的人了︰Because IMDb's message boards continue to be utilized by a small but passionate community of IMDb users, we announced our decision to disable our message boards on February 3, 2017 but will leave them open for two additional weeks so that users will have ample time to archive any message board content they'd like to keep for personal use. During this two-week transition period, which concludes on February 19, 2017, IMDb message board users can exchange contact information with any other board users they would like to remain in communication with...... We regret any disappointment or frustration IMDb message board users may experience as a result of this decision."

這消息也鼓勵我勤寫blog,誰能說得準這個平台會在何時消失呢?

10 則留言:

  1. 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恒的,不是消失於自然,便是失諸人手。
    西西,總給我文弱女生的感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 而我們回想過去時, 夊多只記得美好的東西。
      西西給我的感覺是個小孩子, 有童心, 但不幼稚。 我不覺得她文弱呢。

      刪除
  2. 網站的主事人都會以 cost vs. benefit 作考量, 覺得無效益的就一刀切, 卻沒有考慮過用家感受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會員說全靠這麼多會員支持, imdb才會這麼成功, 現在感到被背棄。 他們知道用家會嬲, 但有信心那些只佔一小部分。

      刪除
  3. 西西描寫街景的那篇,令我想起蕭紅的文筆。
    真懷念YahooBlog的日子,百花齊放啊。IMdb這般趕客,是活得不耐煩了!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未看過蕭紅的書,只看過關於她的那套電影。
      是啊,很忙念Yahoo Blog的日子,網上世界和現實世界一樣,「變幻原是永恆」。
      IMdb可能有信心fans不會走,才這麼做。他們還這麼寫:"We regret any disappointment or frustration IMDb message board users may experience as a result of this decision."

      刪除
  4. 見到割畫一句,我就想推介52 Hz, I Love You。這部美好的歌舞片,不看真的很快會割畫。。。

    回覆刪除
    回覆
    1. 睇咗簡介, 有點興趣, 希望攞到假睇。
      本月好忙:(

      刪除
  5. 我們有幸(抑或不幸?)生於這個大爆發的革命性時代,短短數十年,世界翻天覆地,歷史上,當代是個大偶然;在人類絕大部份時間內,幾十年其實差不多,可能換了國王,但生活仍是那樣子、世界仍是那樣子。直至科技打破了前進規律,今日我們回望,看看舊照片舊電影,讀讀舊文章,赫然再發現以前居然是這樣子!才四五十年罷了,卻是既熟悉又陌生,既親近又遙遠,美學的距離亦油然而生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個好說法︰「美學的距離感」
      對舊時代的記憶,除了自己親眼見的之外,還來自舊電影和電視劇。單看當年的家居佈置會覺很有特色。(看香港街道老照片更慘,因當時香港人少,有特色的舊建築物尤在。有的照片望上去似歐洲。)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