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7日星期四

談消費


 想談談消費。

其實即是講金錢觀念,一個老掉大牙,卻仍然值得討論的題目。

從小到大,一直被教導錢不是最重要的,做人不要貪錢。我一向是個慳儉的人,總覺得不浪費便可,故不大想錢的問題。

讀高中至出來工作的頭一兩年是用錢最無顧忌的時候。讀中學時朋友們都很「純品」,多數到對方家裡玩,或逛逛文具店,用錢不多。至高中時,社交活動比以前多,經常與好友們「去街街」,唱K、看電影、吃飯、飲珍珠奶茶、看戲、落pub都要錢,還有每年幾次的「夾份買生日禮物」,幸好我的朋友都頗為慳儉。有趣的是,當女生們說要去裝潢漂亮的地方吃頓好菜的時候,男生們便會說那些地方的食物「吃不飽人」,改為到「大件夾抵食」的港式餐廳去。於是,只有在全女班時才會吃昂貴的西餐。

高中時亦開始學習「扮靚」,外國超市有大量化妝品,要多試才知道哪些適合自己。還有買衣服,同樣要經歷無數次「撞板」,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雖然買的不是名牌,但這些都是錢。出來工作的頭一兩年,較為著重妝扮,努力裝成熟,覺得要穿好些才能說服別人,加上有固定收入,自然「身痕」。不過,我不捨得花大錢買衫,這方面算有節制。

別人見我穿得簡樸,不大化妝,又喜愛看書,便以為我很慳儉。他們總不明白為何我會呻窮。但是,我雖然不是material girl,較著重精神生活,但精神生活也要花錢經營。有很長一段時間,買書、買CD、買影碟、看舞台劇、看演唱會、嘆咖啡,我絕不手軟。我其實是另一種「物質女郎」呢!

香港人都愛「吃」,「吃」已變成了社交和娛樂,但我和我的大部份朋友對這方面要求不高,多不會捨得吃貴價餐廳。不過,當作好幾年之後,人工高了點,職位高了點,便會對生活質素有高要求。首先會覺得,已經這麼大個人,難道還要像學生哥般慳儉嗎?而且,工作辛苦,要善待自己,應好好到高級餐廳享受一下啊!迦上這是繁忙的香港人最易約朋友一起進行的活動。我們總想坐舒服一點,總想嚐鮮嚐新,便不自覺愈吃愈貴。

當你體會到賺錢辛苦,便不會隨意花費;但又因為工作辛苦,便想犒賞自己,這不是很矛盾嗎?

不過,要限制自己消費,其實不容易。在香港這個著重消費的都會,每時每刻都會有人提醒你,你賺的錢不夠。超級市場愈開愈高格調,外國進口的各式食材無時無刻在引誘你。以往的超市哪會有龍蝦、羊架、生蠔、刺身、熟食和滿坑滿谷的進口零食?就算不外食,單買這些都很花錢。還有現在的飲食雜誌,介紹的餐廳動輒幾百元一餐,上openrice,又見很多人都捨得花錢吃,是否我的賺錢能力遠遠落後於人,才不能如此消費?有次和同事逛高檔超市,見到售精緻蛋糕的櫃枱,我們很想買來吃,但都覺得太貴,雙雙猶豫。我們笑自己為何好像童話故事裡的窮家女一樣,透過餐廳玻璃窗望著富貴人家吃大餐似的。我們都感嘆,為何工作多年,現在仍要「就住就住」消費?會氣自己沒人家本事。人大了,仿佛「做人不要貪錢」不再是真理,你只會怪自己沒賺錢能力。

都說錢買不到快樂,若我們不與人比較,節儉地過生活,還是會快樂的。畢竟我們不是做著壓力超級大的行業,我們仍有書和電影陪伴。我們都愛寫,寫字更是不花錢的。我們只要不和別人比,便會沒事。但是,香港到處是引誘;你不被昂貴食物引誘,但可能在科技產品上失手;你不買名牌手袋,不代表你不買名牌相機。人總會有死穴吧!

另一樣我想說的消費是旅遊。現時香港的消閒雜誌,在介紹吃之外也提供旅遊資訊,源源不絕地展示世界各地的旅遊景點。香港人除了吃得嘴尖,也要玩得刁轉,一般旅行團會到的著名景點已不再吸引。遊玩的地方要新鮮、奇特、有趣,最好能闖入阿馬遜森林與鱷魚say hi和與土著selfie。出國已變得稀鬆平常。很多人都成了旅行專家,會為了賞花或參觀展覽出國。市面上的周刊會介紹外國的食肆,仿佛我們坐一程地鐵便可到達。我知道有些供富人參加的旅行團,會以雞尾酒款待,並為團友安排巡遊、舞台演出、舞會或運動競賽等(包場,並提供所須服裝)。有錢人,原來可以這麼玩!

不能不提的當然還有滿街金舖和錶店,我不渴望擁有一顆永留存鑽石和陀飛輪名錶,但這些店舖頭仍然刺眼,特別是當我想起它們代表的社會現象。香港的街道,已被一般香港人消費不起的店舖霸佔。

另一不可不提的消費品是科技產品。電腦和智能手機從不知哪年開始變成了我們的必需品,軟件硬件連同上網服務,都是開支。一個電話的售價,可高達五千。不過也不是人人都覺得貴。有很多人會覺得值,因為它包含拍照、拍片和聽歌功能,而且「非常好用」。這是價值觀的問題,沒有誰對誰錯。

舉了這麼多例子,我想說的是,住在這個消費城市,很難不受其影響。知慳識儉不再是美德,「賺不到錢」是罪過。我知道有些藝術家過著儉樸的生活,每天專心地創作,但他們總被問及「如何維生」這問題。

我們能做的,便是選擇性消費,知道錢要花在哪裡,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一味慳儉不是辦法,而是要「應慳則慳,應使則使」。我認識一個賺錢不少的人,自願過簡樸生活,不到高級餐廳吃飯,不作無謂消費,主要娛樂是登山。他不是不著重生活質素,他對自己的住屋精挑細選。

我曾告訴自己,什麼都可以慳,但「行」不可以慳。沒錢環遊世界嗎?多些在本地四處走吧!高山、離島、舊區、小街都很有趣(只不過,政府連這些也要奪去)。

我還未想通錢的問題,仍然會不小心地浪費金錢(例如會蒲咖啡店)。我的(粗糙的)消費策略是,衣服、護膚品和手提電話都買便宜貨;舞台表演不是十分有興趣的不看(除非想陪朋友);間中挑一間高級餐廳吃好一點(可點酒,令這餐圓滿一點),平日吃飯則盡量慳,不要糊裡糊塗地用中上價錢吃不好吃的東西...... 還有,多進行免活動,如運動、寫作、做手工。 我暫時只想到這些。

p.s.總覺得這個題目寫不完,文章我改了好幾次才出街,因為有太多話想說,愈寫愈亂......

22 則留言:

  1. It is totally OK to spend the money on the things you love, if not too much. Enjoy life to the full. Some ways cost some money. Some ways do not. Strike a balance.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你說得很對,strike a balance!

      刪除
  2. 電影方面,我會捨得幾千元買電影節票,卻只選平價vcb, $100 3隻既dvd來買。不過有時寻寶過程也頗有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果日100三隻搜到【聽說桐島要退社】和【一一】,不知多高興。
      貴的影碟我偶爾也會買,最新買了【新橋戀人】的雙碟收藏版 :)

      刪除
    2. 其實100元3隻真係有好多好野: 兩生花,失憶大道,三隻猴子,一年未缘,A Serious Man, The Class, 人間狗鎮,心靈港灣,禮儀師的奏鳴曲......

      刪除
    3. 我也喜歡尋寶,喜歡"100蚊3隻"不過有好一段時間沒逛過影碟店。
      貴的影碟我也偶爾買,但超過200蚊的就不會捨得。
      見到你寫三隻猴子,我想起13 Monkeys。原來荷里活會重拍(!)。又,他們連Point Break都要重拍!!是否沒有好劇本?

      刪除
  3. 打了一大段,又不見了……
    明明見到已上傳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噢,又是這樣。下次可能要先打在notepad上......

      刪除
    2. 很奇怪,我在另一視窗看到你的留言,之後關了那視窗回到這個便不見了。
      這篇文我是刻只談節流的,因開源我沒什麼心得,也覺自己做得不好。也想看看大家的消費觀。(不過多多少少也知道)
      是啊,如果不急著看某套戲,是可以等至電視免費播出時才看(我常在明珠台看到有趣的電影),或到租碟舖租(但這類舒頭愈來愈少)。

      刪除
    3. 好驚啊 ~~~~~
      靈幻留言啊 ~~~~~

      刪除
    4. 我在gmail看到你的兩次留言,但在這裡卻消失了,是很奇怪~~ (是七月十四效應?:P)

      刪除
  4. 我會付100元看一些非主流的藝術/獨立電影,但不會付50元看主流商業大片,也盡量避看一致劣評的大爛片,而有些電影即使請我也拒看,像Marvel電影不看(不管是任何character)、007電影不看、Jerry Bruckheimer監製電影不看、DreamWorks動畫片不看、男同志片不看、成龍主演不看、Tom Cruise主演不看、葉念琛導演的不看(甚至從未看過他任何作品)、Teenage片不看(像《Twilight》、《The Hunger Games》那些)...等等。對我來說,那些電影擺明是浪費我時間和金錢。其實主流大製作,除非是Steven Spielberg、James Cameron、Christopher Nolan等那些好導演,否則不要煩我。

    我們一家很少出外吃飯,通常只會在星期六晚才出外吃飯,且都是去普通茶餐廳或food court,極少去酒樓,即使飲茶吃點心也是每一或兩個月才去一次。不過,就會隔兩個月左右開車落西雅圖的Cheesecake Factory吃東西(多數是long weekend的星期六)。

    至於今天去咖啡店已不算奢侈,現全世界幾乎沒有誰不去Starbucks(都總有些不去,但很少數),且香港Starbucks已像7-11般,梗有一間在附近,中環、尖沙咀、銅鑼灣等地帶,起碼都有五、六間,我都有去Starbucks,但只是間中而非每天(我知有些人真的天天一杯Starbucks咖啡)。不過在香港,我較喜歡去Pacific Coffee多些,皆因環境及坐位較舒服。至於Pub及卡拉OK則不去很久了,基本上我是沒有夜生活。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便是那些不去starbucks (pacific也不去) 的人啊 ~

      刪除
    2. 我告訴你們,相信全世界之中,我可能是唯一一位不吃日本餐(包括壽司)的人,甚至拒進入日本料理及壽司店,原因是不喜歡裡面食物那些味道(像日本醬油味那類)。故此,我經常跟朋友說,永遠不會在日本餐廳及壽司店見到我的(叫我入去,殺掉我好過)。

      不過,下次回港時,一定會去Jamie Oliver那間餐廳品嘗。

      刪除
    3. 我會為了陪朋友而看一些我平時不會看的電影。和朋友吃飯時,為了更高興,會選一些氣氛較好的餐廳吃飯。我朋友不算多,但社交生活對我來說很重要。

      我在加拿大時也經常光顧Starbucks,不過多是與朋友一起去,起碼一星期一次。那邊的生活較枯燥,去Starbucks就是個節目。在香港,我多是一個人去咖啡店,多為了能靜靜閱讀,或寫一點東西。工作太忙了,回到家又有不同事要處理,好像要去這些地方才能夠靜下來。

      刪除
    4. 講開吃,我去過一次Cheesecake Factory,難忘的不是食物的味道,而是因為那次是我唯一一次與朋友的「自駕遊」。
      是啊,較少遇到這麼抗拒日本餐的人,不過,人人口味不同,可以理解。Jamie Oliver餐廳要待人潮少一點時才會去。

      刪除
  5. 相比起來,我算是個大花筒...... 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消費習慣,最緊要係開心,花在自己認為值得的地方就行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用錢如流水,有啲驚。日常要交水電煤管理費電話費...... 然後手提電話老化,run得好慢。手錶又壞了(我自從不見了一隻幾百蚊的錶後,便只在街邊買雜牌錶,但易爛易壞,看來要買過一隻正正經經的),netbook又壞。覺得要用好多錢。加上工作辛苦,就會以吃來補償。我覺得不能用這麼多錢......

      刪除
    2. 你上述的情況讓我想起某個八月,連續有幾件電子產品一起壞掉,又有趣地都在保養期內,害我走了幾處,但更妙的是,全部無法修理,兼沒存貨,只能按單取回錢

      刪除
    3. 能取回錢就好啦~ 我的手機現在經常"hang apps"呢~ 

      刪除
  6. 錢使左, 不論是多或少, 覺得使得舒服(COMFORTABLE)是一個準則。
    的確人人都有佢嘅弱點,不能太介懷花多定花少。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朋友話,有好多人唔夠錢退休,但竟然唔識驚,仲如常吃喝玩樂去旅行。我都係咁ge人,冇諗過到老時夠唔夠錢。老時冇錢好慘,但我又唔捨得放棄玩樂(如去旅行)。我成日覺得,都唔知幾時死,趁郁得時要玩盡啲,過「沒有明天的生活」(!!)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