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31日星期一

【快寫電影節】《兒童電影史話》(A Story of Children and Film)

Ten Minutes Older(是套短片,拍攝兒童看一套電影的面部表情,主要是close-up鏡頭)

《兒童電影史話》(2013, Britain,Mark Cousins)

官方介紹:
卡辛斯以《電影史話》(36屆)的精神圖譜,再來個外篇。53 部兒童片,部部皆他心頭好,他如數家珍以詩化旁白串起,猶如集體的小孩歷險記。孩子片精彩,在於小孩流露自然的片刻,那種任性和難測,令影片活起來。情緒分類,從害羞到生氣到搗蛋,自然會有經典《四百擊》《E.T. 外星人》,也有卡辛斯最愛的《Ten Minutes Older》(1978),但不會想到《白氣球》《紅氣球》外,還有更好的一部烏克蘭氣球。從電影知小孩,從小孩也知電影。遺珠空間多,每個影癡,都不會空手而回。

兩年前在電影節看過幾套Mark Cousins的《電影史話》,好像上了幾堂電影課。很欣賞他將電影劃分為不同主題,有系統地介紹,並且會告訴你一部電影如何影響另一部電影,一個導演的拍攝手法如何給其他人借鏡,一個鏡頭為何會名流青史;而且他講的是世界歷史,令喝荷李活電影奶水長大的我眼界大開。

今次的題目是兒童電影,導演以梵谷的畫和他拍外娚子女的短片作引子,帶出兒童的各種特質,以此作為電影分類,繪畫了一幅世界兒童電影圖像。

如果說《電影史話》裡美國以外的電影我看得少,《兒童電影史話》中有更多影片是我未看過的。事實上,53部電影中我只看過三、四套,還有幾套是只看過片段的。當中的電影橫跨1921年到2012年,來自不同國家,包括法國、美國、英國、日本、伊朗、西班牙、中國、墨西哥、印度、德國、捷克、丹麥、瑞典、芬蘭、前蘇聯、阿爾巴尼亞等等。最令我意外的是竟然連西非(後來查知是布吉納法索)也在八十年代拍過兒童片。

片中所講的電影看起來都很優秀,美國拍的兒童片看起來最保守和缺乏想像力。那我小時候都看些什麼來著?Never Ending Story, E.T., 《魔幻迷宮》(但主角已是少女), Honey, I Shrunk the Kids;有一套講小孩子駕駛上太空船的(最印象深刻是當小孩子回家時,父母都老了,他卻沒有長大;但後來好像有解決方法);有一套講海盜...... 事實上,那時我看的青少年和大人戲比較多。至於《零用錢》、《四百擊》、《狗臉的歲月》、《星光伴我心》等,我都是過了兒童時代才有機會看的。或者,很多兒童片的目標群眾其實是成年人?
(話說回來,此片的英文名是A Story of Children and Film,說的不一定是兒童電影,而是有兒童在內的電影。)

這套記錄片真的開了我的眼界。我看的兒童片大多是歷險故事,多夢幻少現實(最傷心是看《克藍瑪對克藍瑪》--這套在我眼中是兒童片,我當年只集中注意那個細路。)但世界各地有很多兒童片都反映了真實世界的殘酷,如階級觀念、貧窮、戰爭、父母離婚、歧視、冷漠、不公義...... 除此以外,還有兒童的陰暗面,如欺凌弱小、暴力、自私、說謊。最令人心碎的是子孩無意中傷害了身邊的人,那種內疚是一世的。我想起安待生的童話;《醜小鴨》(小鴨也是小朋友吧)、《賣火柴的女孩》、《紅鞋》等,都是殘酷的兒童故事。

我不忍看某些兒童片,就如我不大看動物片一樣,總怕那在片初便能預知的悲慘結局。有好些動物片,裡頭的動物到最後都要死。當小孩子遇上氣球的那一刻,我們便預見氣球離開的一天。孩子心愛的寵物會死,孩子喜愛的東西會被壞人搶去,孩子終會變老,孩子的父母終會死去...... 真不忍心見到小孩受苦!

有一個電影片段來自1993年的日本電影Ohikkoshi(搬家),裡面的女孩努力想讓離婚的父母和好,但這個願望卻如夢幻泡影,令人看得心酸。父母離婚是小孩的最大恐懼之一。(有一種論調是說現代的小孩見慣了父母離婚,已有免疫力之類。我覺得是大人令自己好過的說話。)我又想起《父子》(譚家明)中,小孩找到離家母親的新家去,見她住豪宅,與他自己那寒酸陰暗的家完全不同。而且她懷了現任丈夫的小孩,自己不再是母親眼中的小王子...... 

拍小孩是很有趣的,因為她們的情緒來得快去得快,又會突然變成大人,連眼神也複雜起來,過一刻卻又會變回小孩子。他們會想哲學問題,如人為什麼會死,好人為什麼早死,壞人為什麼不會得到懲罰,為何其他國家有小孩子會餓死等。大人早已感到麻木的事,在小孩子眼中是大事,他們有夥敏感的心,所以有時候兒童的善心是超乎想像的。(像我同日看的《現實,舞吧!》裡的孩子)

這裡有片中電影的名單:http://www.imdb.com/title/tt2917506/trivia?tab=mc&ref_=tt_trv_cnn

p.s. 我突然想起《誣網》(The Hunt)裡的小女孩,角色塑造得非常出色。


5 則留言:

  1. 我覺得誠意可嘉,選片也有趣,但分類太過自說自話,結尾也不夠自然。另我不喜歡導演的聲音。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星期五晚看電影節 Inside Llewyn Davis,要一起嗎?我可以先把beautiful city 的票帶給你們,不用傳來傳去~

      刪除
    2. Chestnutgirl: 明白你的意思。談分類時導演儘可將電影的任何鏡頭來配合他所說的話,像寫essay一樣。他拍外娚仔女(還是姪子姪女?)的那段片其實用處不大。
      我看The Story of Film時已聽慣他的聲音~
      鯨魚:好的~ 謝!

      刪除
  2. 好奇想知道片裡的影片有幾多是自己看過的,所以午飯時間search 一search,名單找不到,但是找到了電影的official website,設計很簡單,但用上的字體及圖案都充滿童趣。
    兒童片我看過不多,想來想去都是The snowman。Never Ending Story很經典呀,如果以現在的特技重拍,一定很精彩!還有鯨魚的最愛 The Free Willy,也算是兒童片吧..? 反而Kramer vs. Kramer,邊看邊哭,但怎也沒想過把它看成兒童片耶。

    若果說不喜歡看某類兒童片,是因為它們的結局,那不得不提改篇Roald Dahl 小說的 The Witch,硬把原著的結局改成傳統happy ending,編劇們就不能明白原著結局的美麗之處嗎?給小孩看的電影一定要大團員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兒童當要角的電影也可以是給大人看的(有些是target成人觀眾的)。
      Kramer vs. Kramer不時兒童片,但我在電視上看這套時,我也是小朋友,那時又不太明白大人的處境,所以對片中的小朋友最有感覺。
      為了避免悲傷,將故事結局改為傳統的Happy Ending是很保守的做法。(但如E.T.外星人中的E.T.最後要死,我不會放過導演:P)像Snowman卡通片的雪人最後融掉,便是傷感又美麗的結局。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