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4日星期二

Barton Fink (《才子夢驚魂》)

Barton Fink是高安兄弟早期的作品(1991),電影用主角的姓名作戲名,單看片名,似乎很難吸引觀眾入場。香港片商將之譯作《才子夢驚魂》,令它較容易吸引大眾。不過,如果你抱著看驚慄片的心態看這套戲,可能會感到失望,因它不像片名般「易入口」。而「夢驚魂」實不足以形容這部戲。
故事是說在紐約嶄露頭角的劇作家Barton Fink,受邀到荷里活的一間電影公司當編劇。他寫的是common man的故事,故最初怕自己到了荷里活會遠離common man,再也寫不出普通人的故事。不過最終初經理人勸服。當他到了荷理活會見電影老闆時,才知道老闆分派他寫一套以摔角為主題的類型片。他入住了一間感覺像Stephen King恐怖片場景的酒店,閉門寫作,卻遇到writer's block,怎樣也寫不出來(他根本對摔角零認識)。這時,他認識了鄰房,一個他眼中的common man;也認識了一位編劇前輩和他的秘書。他們能幫助他完成劇本嗎?

情節看似簡單,但高安兄弟的電影,又怎會平凡?電影充滿黑色幽默,Barton Fink就像是導演對「才子」的嘲弄。Barton整天嚷著說想拍common man的故事,想了解common man的想法,其實他是將自己放在高位,像看昆蟲般看待common man。一直在劃界的是他。而另一幽默之處,是電影老闆的處事手法。那位老闆真的覺得一位劇場創作新人能拍一套賣座的類型片嗎?

電影令我意想不到之處是它虛實交錯,明明前段頗為寫實,怎麼越看越令人感到不對勁?這個「驚魂夢」不知何時開始,亦不知何時終結。這個「夢」的感覺有點像David Lynch的Mulholland Drive(《失憶大道》)。只不過Mulholland Drive一開始已給人夢的感覺,而且比這套更詭異和魅惑(大概是因為那兩位女演員吧)。而這套戲封閉的場景(酒店房間)和男主角的奇怪遭遇則讓我想起波蘭斯基的The Tenant(《怪房客》)。

這套戲可以有不同的解讀方法,片中的各種象徵,要靠觀眾自己發現和推敲,是一套適合用來討論的好玩的電影。


10 則留言:

  1. 晨早溜溜,芝就唔好寫戲引誘我啦 :P
    我剛看了Bottle Shock,有Alan Rickman,故事也不錯,芝可有興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你受不了誘惑:P。我可以借你啊。
      Alan Rickman? 有興趣啊,借我借我!

      刪除
    2. 要要要,新年交換影碟 :)

      刪除
  2. 《才子夢驚雲》係好多年前睇嘅戲,印象比較依稀。其實去年好想跑一轉「高安兄弟馬拉松」,他們的作品雖然大部份看過,但重溫價值超高,也可一次過補看未看的。可惜突然工作量狂飆,沒餘暇經營這個工程。過了年,工作竟還加劇,真係攞你命三千!還望今年可多看電影,不要死在工作裡,而是活在光影中。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千萬別讓工作埋葬了自己!我跟朋友說,我就算要死,也要死在電影院裡 (我朋友則打趣說,叫我別讓DVD架掉下來的影碟壓死 :P)
      我今年的電影馬拉松可能以影星為目標,首選 Cate Blanchett :)

      刪除
    2. 我回覆錯了地方,經常一按"回覆", 頁面便重新load一次…… anyway. 我回了在下方。;)

      刪除
  3. 你地兩個,新年流流就講想死在哪,哈哈哈!
    我呢,可能是「死在路上也不錯」的人吧(不過之前俾我去埋內蒙古、雲南、西藏、英國、芬蘭、俄羅斯、古巴、巴西...... 先啦~)
    我老闆就真是眼中只有工作的人,她說過想死在工作枱。(咦,原來都幾多人講呢樣野架噃)
    高安兄弟我還有些未看,Big Lebowski, Miller's Crossing...
    希望inanna快些渡過工作忙碌期,and保重身子啊!
    馬拉松影星這idea也不錯,不過,看過的戲,我很少重看。
    btw,明日我和父母到台北幾天。又去台灣,很開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發現,原來當要擠出時間去看一部電影,那部電影會格外好看。真的喔!

      我去年這個時候,也跑了台北一趟,今年芝又訪台了。溫馨提示:2014台北國際書展,2.5 – 2.10,台北世貿中心舉行唷!

      刪除
    2. 是啊,我也試過。偷來的時間特別珍貴!
      今次旅行是父母oriented , 不會去書展啦。不過他們都病病地,要去舒服點的地方。今次會體會了做導遊的感覺!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