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卜洛克《烈酒一滴》



寫過了《私家偵探》,便想起我還欠《烈酒一滴》的讀後感未寫。事實上,我還有好幾本書的讀後感要寫,不想再拖,於是不求完美,只求快快寫完。


最近有事困擾,心情不太好(不外乎胡思亂想、擔心未來、質疑自己),於是趁假期狂看書,啖了Ray Bradbury的短篇小說(Kindle版的,順便告訴大家我買了部Kindle)、Stephen King《It》的免費試閱(Kindle版)、《超好看》雜誌的大部份小說、李欣頻的《旅行創意學》(未看完)和《骸骨之城》中文版第一集。看到想嘔。(原來放假不約人是可以做這麼多事的)但是,到後來,還是要回到電腦旁,還是要寫點什麼,心才會定下來。

回到卜洛克的《烈酒一滴》。馬修。史卡德系列好看的地方不在於推理,而是主角的個性和故事的氛圍。

史卡德的查案手法如常地令我覺得「忟」,他太過好整以暇,明知某人可能有危險(起碼讀者已嗅到味道),卻因為大偵探聽不到某人的電話,或打不到電話給某人,而讓那人最終被兇手殺害。

「我想著有幾通電話要打,但結果都沒打。有那麼一下子,我想起神秘馬克幾天前打了通電話留下號碼,但我把留言丟進字紙簍了。我知道不是飆馬克,所以我就納悶起那人是誰。我探眼看看字紙簍,但留言已經不見。...... 要找馬克的號碼已經晚了一天,不過其實無所謂,因為我很確定就算找到號碼,我也不會打給他的。

我的電話響了幾次--在吉姆和我聯絡之後。由於我懶得開口,所以我就任憑鈴聲響著沒接。如果是重要的電話,他們自會留言,我可以於出門赴約時順便詢問櫃枱。如果我記得要問的話。」

你看他那副德性!因為他的拖延,間接令他阻止不了某單謀殺案的發生。如果他積極一點,便會早些起疑心,便趕得及警告被害人。被害人死得很慘啊!

(不過不聽電話和拖延打電話也是我的缺點。我對電話又愛又恨。用message和朋友溝通感覺較冰冷,但電話通話有時會讓我不知所措,因為需要即時回應。而在心情不好時,我也「懶得開口」。誰說我平易近人?這習慣,恐怕讓我失去了一些朋友。)

不過,卜格克筆下的偵探世界,便是一個冷調的世界。傷痛一下子便會過去,或者在表面上一下子過去,但卻在心底累積,形成鬱結。史卡德和女伴珍的關係也是淡淡的。史卡德甚至沒有隱瞞他那種抽離的態度--他因為珍在戒酒協會的例會中幫他佔位(和他倆的週六約會變成慣性)而感到不安。

而小說最讓人唏噓的是尾聲。這故事是史卡德多年前的回憶;故事所述的角色,有些已不在人世,包括珍。有一種煽情的方法萬試萬靈,就是在介紹某個角色出場時,順帶預告他/她的結局。將一個人的黃金時期,跳接到他/她的老病死亡;將一對戀人的熱戀期,跳接到他們的分手路;將一個家族最興盛的年月,跳接到這個家族的衰亡...... 最容易牽動人心。即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情圓缺」。(古人輕而易舉便寫到重點!)

唐諾的導讀寫得很好,最後一段引用《烈酒一滴》裡的話,並來個變奏,充滿人性:

神啊,請讓我保持清醒,但不是現在;
請讓我不起偷盜之心,但不是現在;
請讓我慷慨、勤奮、無私無我,但不是現在;
請讓我別打人,但不是現在;
請讓我拒吃零食,但不是現在......

是的,請讓我們毫無痛苦的死去,但不是現在。



1 則留言:

  1. 我估史卡德的查案手法就是要妳「忟」吧!一個編劇,擺佈著人物的際遇,也操弄著讀者的情緒,某程度上,他就是上帝!
    (以讀讀寫寫為舒發心情的出口,是好法子呢,起碼對腦細胞有益。
    雨季來時,多看書、多看戲、多聽音樂、多喝咖啡、多吃拉麵、多買鞋、多發呆...總之多做喜歡的事,然後有天發現原來雨季已過去了。世事就是這樣的,信我一次咁多!)
    [版主回覆07/29/2013 21:33:20]是啊,對腦細胞有益,不過今朝返工好眼瞓。
    你的提議很好,除了買鞋,哈哈~ 除之以外,還想在有陽光時到海灘曬太陽!
    我信你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