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6日星期五

度身訂做的人生道理

常被人說我太"腍善",容易被人欺負。但其實我內心有一把尺,越過了我便會反抗。不過做人還是寬容些比較好,看人不要只看一面。很多"衰人"都有苦衷,嘗試去理解比一味批評好,有時更會有意外收穫(如交到好朋友)。小氣記仇的人,自己也不好過。


"不是全世界都喜歡你"這道理人人都聽過,但當知道有人不喜歡自己時,還是接受不了。不過,一來你不可能討好全世界,二來你要是討好全世界,對不起的是你自己。我的MOTTO之一是"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不過自己輕易能做到的事,是不用刻意說出來。我將這句話放在yahoo blog首頁,是因為我暫時還未做到。常常提著是希望能夠提醒自己,達到潛而默化的效果。我發現,越著緊自己在別人心目中位置的人,便越不受歡迎。有些受歡迎的人,只是做回自己而已。


自大與自信不足比較,到達哪樣缺點較嚴重?我不知道。只是在香港社會,當你出來工作,自大比自信不足對自己較有利。有些人自信心十足,你便會相信他。就算有時決定錯了,你也會覺得這是偶然的,甚至會欣賞他肯冒險。反之,如果你自信不足,畏首畏尾,會令別人不敢相信你。

有本書更說,如果你要向上司提出加薪,應該要求一個比實際想要的金額多一點的數字。就算老闆最終沒有答應加至這個金額,起碼你在他心中的地位也會高一些。如果你只要求加少許,老闆便覺得你只值那個價。因為是你說你只值那個價嘛!人是很奇怪的,很易相信別人的話。你說你"掂",別人多會選擇相信;他們事後批評你是另一回事。如果做不到,找找身邊有什麼學習對象吧!試結識一個設計師--沒有多少設計師會說自己的作品不好的。當你將自己當一回事,別人也會更加專重你。當然,你最好要"無愧於心"啦。


世界上人人資質不同。有些人聰明醒目,記性好,反應快,才華多樣。有些人反應較慢,需要"將勤補拙"。但是,這樣沒有什麼不好。我相信,"勤力"必然有回報。一個人只因勤力而獲取成功,並不比輕易便獲得成功的人遜色。一味勤力,不懂轉彎的人不應被取笑,因為有些人無論怎樣也學不會轉彎的。不懂轉彎但勤力的人,比又懶又笨的人好多了。就算勤力不能為你帶來很大的成功,但你永遠也有得著。而且,勤力是一種你可以控制的事。你要勤力,別人是沒理由去阻止你的。(OK, 除非你勤力至嚴重影響健康)所以,不要怨自己沒這沒那,從今天開始,勤力一點點吧!

真不想承認,但"自制"對我來說是困難的事。我管不好自己。很羨慕一些自制能力強的人。你可能覺得他們為人刻板,但要自制其實很困難。心理學有一個實驗是大人放一粒糖在一個小孩子面前,告訴他如果他不立即吃,等大人回來後他便能多取一粒。有些小孩忍不住在大人回來前吃了,有些卻乖乖等到大人回來。科學家根據結果去追蹤小孩長大後的成就,發現有自制能力的小孩更成功。唉我覺得自己連一個小小孩也不如!


這些人生道理本是老生常談,但知道不代表做到。像我這樣心底反叛的人,不會聽了一個道理便跟著去做。一定要自己體會,心服才去做。隨著年月過去,對以上道理我有深切體會,才會這樣隆而重之地寫出來。這些可都是我為自己度身訂做的道理啊!


你的人生大道理又是什麼?


2010年3月23日星期二

TESTING

我刪除不到blog入面的廣告回應, 亦不能在其他blog回應。雖設有驗證碼仍每日收到垃圾回應。

2010年3月12日星期五

《音樂人生》(KJ)


很少對一套電影一無所知便走入戲院看的,《音樂人生》(KJ)是其中一套。


乍聽是一套講音樂神童的紀錄片,便沒有太大寄望,也不為意它其實得了獎。


音樂天才的故事,不都是"三幅被"嗎?都是自小有音樂天份,父母加以栽培/逼迫,然後被世人發現、追捧,然後再越到錯折。有些人能克服,有些人自此消沈。


看來,我是不把天才當人。我只覺天才是一些離我很遠的人,他們的遭遇與我無關,我不會明白,亦沒有興趣知道。這套又不是《莫扎特傳》!


進場遲了,一開始便是主角黃家正教師弟們演奏的那幕。年青俊朗的面孔,口音不正的廣東話,說半中半英兼語不驚人誓不休,罵人不留情面...... 這種人,我在現實中接觸過。天啊,這是我最討厭的人種之一!


而且他所讀的名校,那些精英,也有很多這種"乞人憎"的精英。可能我自卑,可能我學琴學不成,可能我因為唱歌走音而不能加入學校的歌詠團,以及沒有其他特長以至能加入學校的其他榮耀團體,所以我特別討厭這些能力卓越的精英。他的Orchestra隊友在獲獎後喊著"捨我其誰"的口號時,我聽得打冷顫,哪有學校容許學生如此自大,還引以為榮的?(不過家正沒有加入喊口號,他不認為贏了比賽有什麼了不起)。


電影透過他身邊的人來看他,包括他指導的低年班學生、他的同學、他的哥哥、他的妹妹、他的父親,以及他的鋼琴老師,全是他日常生活出現的人物,部份更與他相處多年,不可謂不全面。透過訪問他的身邊人,家正的現身說法,以及他七歲到現在的生活片段,我漸漸看出興味來。


他的琴老師是有名的羅乃新小姐,教得很用心,但家正說琴老師不喜歡他。(是嫌他太自大,太張狂?)他的哥哥不像他有天份,在小時候一次錄音時,被弟弟當眾嫌棄,足可構成終身陰影呢!而妹妹,可能是最聽他話的一位。他教她如何克服賽前緊張,她留心地聽。但,不禁讓人想起有他這位哥哥/弟弟作楷模,同是學樂器但天份又不及他的兄妹,應該會感到壓力,或覺得無趣。身為他的好朋友,更要忍受他的脾氣;與他在同一團Orchestra的朋友,常要忍受他的脾氣,兼被他公開侮辱,但好朋友說他是上天派來守在黃家正身邊的(大意),令人感動。最複雜的角色是他的父親。他本身是精英,也將兒子培養成精英。沒有他,兒子未必能有如此一個好老師,未必能出國見識,未必能全情淌洋(?)在音樂世界中;但他卻為他安排了一個又一個比賽,更將他與其他人比較。對他的父親來說,獲獎,是證明自己的唯一方法。父親帶他進入音樂世界,但父親卻進入不了他的世界。父親在世俗中與一眾凡人做著世俗事,兒子卻在仙界享受著音樂。只有仙人能與他分享,世俗人根本不明白他的快樂,不明白他到達的境界。


縱使家正的行為"克人憎",縱使他在鏡頭前過份誇張和囂張的感覺,但我可以看出,他是真正喜歡音樂的。他有超卓的演奏技巧,他獲獎無數,亦能帶領一班同學獲獎,但對來說,這些都是外在的東西。最核心的東西是,他到達了一個很高的音樂境界,超越了比賽成績,超越了別人誇獎,超越了一切。在那裡,他得到無上滿足。


某位朋友說,她很愛才。他如有才華,她會容忍他的缺點。天才是注定與普通人不同的,他們可能比較易感,比較脆弱,比較不懂與人相處,不易為人瞭解,因此較常人痛苦。我如單以他的言行來批判他,但卻不懂欣賞他,不懂珍惜他的才華,不瞭解他的音樂世界,只以凡人粗淺的眼光來看他,那我與文革時期那些批鬥藝術家的人有什麼分別?


小小的家正已思考人生的意義,人生的不公,人生的痛苦。天才的承擔比俗人多,是應該比常人享有多一點特權,是應該被大家容忍一下吧?


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添布頓版《愛麗斯夢遊仙境》

(內含劇情)


終於看了期待已久的《愛麗斯夢遊仙境》。


雖然期待了很久,卻沒有抱太大期望進場。儘管喜歡導演Tim Burton,心底裡卻怕他將電影拍得太有格調,而變成一套我認不出的愛麗斯。


電影改編自原著故事,講述長大了的愛麗斯重回Wonderland的故事。


這個長大了的愛麗斯與原著描述的怪怪小女孩一樣,都有著一對黑眼圈,都一樣愛幻想,都有點不合群(原著只有極少量篇幅描述愛麗斯的現實生活,但猜想得到)。但是,她忘記了童年時在Wonderland的經歷,於是Wonderland的所有角色都被重新介紹一次。


見到原著中的禮服免、吸煙斗的毛蟲、孖仔、瘋帽匠、會隱身的貓,一一出現在面前,覺得很開心,像重見老朋友一樣。


之前一直疑惑為何Alan Rickman飾演的毛毛蟲沒有劇照,看電影時才知道,原來他只是聲演。這蟲蟲的角色就像智慧老人一樣,為愛麗斯帶來啟示。


至於那對說話像金庸筆下"桃谷六仙"的孖仔,比原著的感覺可愛很多,但在特別效果下,他們其實不像真人。


那隻隱身貓,則比卡通片版那隻模樣滑稽的粉紅色間條貓好得多。卡通版那隻,一看便想笑,現在這隻起碼有神秘感。在我心目中,Chesire Cat應是捉摸不定,亦正亦邪的,Tim Burton版那隻做到了。


至於四位焦點角色:
主角愛麗斯有著原著主角那不輕易妥協的性格,而且好像比原著的愛麗斯更堅強。只不過,想不通對怪異事物接受程度這麼高的她,為何一直只以為一切是個夢,不敢相信她身處一個真的Wonderland內?



瘋帽匠這個角色比原著重要很多,由茄喱菲變主角。這角色很像《魔盜王》的Jack Sparrow船長,看似瘋癲,其實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善惡分明。他不顧性命的革命精神令人動容。



Red Queen的大頭造型認真一絕!除了夠搶眼外,這大頭還是造成女皇自卑的原因,令她不斷增取權力與尊重。"我需要的只是愛"是她心底的吶喊,但她卻用霸道、野蠻、暴力來掩飾。啊她其實可恨又可憐!Helena Bonham Carter演出了這角色的層次。



見到純白如雪的White Queen後,更明白Red Queen恨意的由來。對著白碧無瑕、儀態萬千,甚至可算是利用美色與純潔作武器的她,Red Queen如何自處?我暗裡覺得Tim Burton其實用她來"暗寸"禾路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不過卻又不像《史力加》(Shrek)那般"寸到盡"。演這個角色其實都幾好玩。


特別要提"吸煙的毛蟲",Alan Rickman只是出聲已令毛蟲很吸引,牠吸水煙的煙霧迷漫效果出奇地好笑(沒有貶意)。



在期待卻沒有太大期望下,我對這套電影有沒有失望?


答案是沒有。


故事沒有被Tim Burton破壞了,反而被他賦予意義。要知道,原著的故事性不強,沒有教育意義,根本就只是主角一個古怪的夢。Tim Burton沒有玩盡視覺效果,而是正正經經去講故事,更是一個帶有女性主義思想的勵志故事,真的"估佢唔到"。而且我滿以為他會玩點哥德式恐怖,但原著小說與迪士尼卡通版比這套還要恐怖!不過我可不介意。老幼咸宜有老幼咸宜的好,好過要小孩看取悅成人的動畫。而且,Tim Burton暗地裡也加了點他的Tradmark(我邊看邊留意啊),如"我很醜但很善良"的角色,如那隻超越人體極限的舞。


電影改編還改編,但保留了重要的原著角色,以及一些有趣對白與場景,滿足了喜歡原著的人。這樣改編十分聰明!


不滿的,是這個愛麗斯太一本正經,很沒趣。她的舉止只像一個悶蛋的英雄(像Harry Potter),其實導演可以將她描寫得更狂放。而且她好像不大享受在Wonderland內的時間(如果是我,就會當為一個長假,盡情玩樂),心裡始終想著現實世界。


反而瘋帽匠卻最長情,當他反覆問Alice "Why is a raven like a writing desk",我看得很感動。


這套電影,好像想逼人長大。當Tim Burton的作品有教育意義時,又懷念起他在Bettlejuice, Mars Attack等電影的胡鬧。


各位有沒有發覺我沒有評電影的3D效果?老實說,如要看3D效果的最佳展現請到IMAX看Avater,這電影有沒有3D效果也影響不大,沒有3D畫面我也會自動跌進這個Wonderland。



去年寫的兩篇Alice:


http://hk.myblog.yahoo.com/jw!W7jR5.CVGRBwoD1EruYw4Gc-/article?mid=3197


http://hk.myblog.yahoo.com/jw!W7jR5.CVGRBwoD1EruYw4Gc-/article?mid=3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