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

《V for Vendetta》 and so on...




V for Vendetta(港譯《V煞》)是一套由漫畫改編的電影,原作者是將政治訊息帶入英雄漫畫的Alan Moore,他也是Wathmen(港譯《保衛奇俠》)的作者。上圖是電影V for Vendetta的日本版海報,這個是主角V戴的面具,面具是英國人Guy Fawkes的樣子。

近日看反高鐵撥款方案的新聞片段,見到有一個戴著這款面具的示威者,令我想起這套我在兩個月前看的電影。

Guy Fawkes是何許人也?電影一開場便告訴我們這段英國歷史--在1605年,一班激進的天主教徒為了令天主救成為國教,企圖炸焯國會大廈並殺死正在進行國會開幕典禮的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與其他新教貴族,但這陰謀(稱為「火藥陰謀」)被皇室揭露,並於11月5日捉拿了陰謀執行者之一Guy Fawkes,於嚴刑迫攻後被處死;而英國於每年11月5日也紀念這次事件,慶祝這陰謀沒有成功。但是,後世的人記得的卻是Guy Fawkes如何犧牲。他Guy Fawkes成為了叛逆英雄的代名詞,為這件歷史事件添上浪漫氣氛。(我解釋得不好,詳見Wiki解釋)

Guy Fawkes是V的偶像。V是一個謎樣的男人,他是政府以人體作實驗品的一個秘密計畫的生還者,亦是唯一成功者。在這個計畫中,大多數人都因實驗失敗而死去,他卻成功地得到強大力量(其實也不見得十強大,不是擁有超能力那種)。但是,他卻因此而全身燒傷,唯有戴上這個面具。

而電影中的政府,是一個以極權管治,擁有很多秘密警察,會虐待甚至殺掉不守規者的政府。為了報仇,V決定要逐一殺死曾參與那個政府實驗的人,以致推翻整個政權。

而電影的女主角Evey(Natalie Portman飾),父母因為反政府而遭政府殺害,令她再不敢作出任何反政府的行為。但是,她因為一次不小心違反戒嚴令,差點被秘密警察強暴,而被V所救。

V起初的表現就像一個傻子,他學識淵博,舉止斌斌(?) 有禮,但說出來的話卻令人難以明白。他介紹自己時說了差不多每個詞都以V字開頭的獨白,也說什麼要為這個城市奏一首交響樂,並要她Remember, remember the fifth of November (這句子來自紀念
「火藥陰謀」的一首詩),令Evey不明所以。但隨著政府的追捕,Evey逐漸被捲進V的世界......

這套戲對白很多,不單比一般漫畫英雄片多,也比作者另一部同被改編為電影的Watchmen還要多;不幸地我還要看英文字幕版!那段作者不停以V字開頭的獨白,因為用字深奧(應該很多是古字),我一時也看不明白。

因為看過Watchmen,已知道這個漫畫家筆下的英雄大既是何模樣--V是一個身手十分好的人,但他沒有任何超能力。他所做的,不是要防止罪案發生,而是要推翻政權。與Watchmen裡的Rorschach一樣,他殺起人來心狠手辣。但是,他比Rorschach高智很多;Rorschach是一個以暴易暴,有強烈個人信念,但只對付眼前罪惡的人;而V則激勵人心,鼓動民眾一起推翻政權(或可用這幾天的流行字「起義」)。Evey本是一個懦弱女孩,怕得罪政府而落得父母的悲慘下場,但在V的影響下,她終於覺醒,她終於覺得有些事情是比個人生死更重要的。

這套電影很震撼人心,最令我感動是V在革命前夕推倒一連串骨牌那幕--骨牌一個接著一個倒下,交幟著戴上同一個面具走向議會的眾人,還有那首澎湃的交響樂......

電影也有愛情描寫,但在革命下,兒女私情已變得不重要。

我想起那個戴著Guy Fawkes面具的青年,他是為反高鐵撥款而參加集會。集會其實很和平,大多數人也是唱唱歌、叫叫口號,也有苦行和斷食的人。他們根本無意用武力衝擊政府,他們只是想政府不要立即通過撥款,想政府認真考慮不同方案,並且以理服人,而不是以空話服人。Guy Fawkes和V的行為很激烈(想炸掉國會大廈喎),而我們的示威者對著權力大很多倍的政府和傳媒,聲量其實已被比下去。那個青年面上的Guy Fawkes,不是代表放炸彈的狂徒,而是代表為信念而戰的精神。

今次反高鐵撥款事件(遠因是天星、領匯與喜帖街......)令我有點覺醒(當然一點也不能與Evey的那種生死尤關的覺醒相提並論)。我會比以前多留意香港在發生什麼事。政治這題目太高深,但政策是否公平合理,政府是否真正為人民服務,有沒有些一不留神便被政府蒙混過關的事,我會多關心一下。我未必可以做什麼,但最少我不會連被賣也不知道。

P.S. 雖然對白多,但電影其實拍得很好。全程戴著面具的V很有魅力。看時一直都不知道是誰,到最後當我發現由誰演V時,真的嚇了一跳!

P.S. 2: 電影中的一句:"People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their governments. Governments should be afraid of their people." 在今次反高鐵撥款事件中有種截然不同的意義。(Governement not afraid of people's anger of this event, but afraid of a few people's not that dangerous action.)

P.S. 3: 革命最掃興的地方是,行動那一刻大家同仇敵慨,最後卻可能因為種種原因,要面對有人變節,有人出賣同伴,有人因為意見不合而內哄,有人的動機原來不單純的局面。政治從來都是複雜的。



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

工作演技?


有次到Pizza Hut吃飯,招待我的侍應是一個中年女人,她第一句不是問我想點什麼,而是像某些西餐廳的做法,先來自我介紹。她滿臉堆笑,用十分開朗的語氣對我說:「您好!我叫XX,今日負責招呼您這檯。這是餐牌,請看看有什麼食物想吃......」(大意)她說話的內容沒什麼特別,只是比其他Pizza Hut店的侍應較熱情而已,但是,她的語氣和表情--說話抑揚頓挫,笑容誇張--像在做兒童節目,像是向著一個幼兒在說話。我那時心想,她很可能做過幼稚園教師,或是小丑。我有一刻以為是Pizza Hut的新政策,但是環顧四周,也只有她一個人如此說話。我心想,她其實適合做護士,為病人帶來溫暖與點點歡樂。


早前工作較忙,於是每天早上將工作清單列在簿上,每完成一項便刪一項,變成在處理一個個工序。這不是不好,只是感覺很麻木,像在工場工作一樣。那時候不禁想起這位女侍應--為什麼她對顧客說話時像表演一樣?這是否她令自己工作更開心的方法?當她笑容滿臉地待客時,是否心情也會隨之好起來,是否工作會更積極?這是她從以前的職業所帶來的習慣?還是她工作時的演出?下班後,她會掛下臉,還是繼續這種好心情?


我想,工作其實是需要演技的。上司常說我不夠惡,我的理解是如果不夠惡,便會被人欺負,而那也代表我沒有為公司/部門增取最大利益。而且,太好人是管不好人的。上司其實不只要我惡,而是要我立場堅定,建立威信,而「惡」是達成這些的其中一種手段。我還有惡的空間,所以叫我「惡」也不用怕我第二朝便變成一個潑婦。我本身不惡(是沒有這個潛質啊,我大聲說話也沒有人覺得我惡),如果要我惡,真的要上一上演技課。


事實上,很多有關職場生存術的書都是告訴你用什麼技巧去處理與上司、同事與客戶的關係;就像《人性的弱點》這本廣被不同銷售人員應用的書一樣,教你要記得別人的名字,聽別人的說話,談別人有興趣的話題,稱讚別人...... 還有大量口才術、人際關係術的書...... 這些其實都是教你運用演技與偽裝。一個醫生,如果聲線微弱,說話不流暢或想到什麼便說什麼,你說他會否嚇走病人?一個老師如果行為像個學生一樣,還有沒有學生聽他話?所以,不學點演技是不行的。而當你待在一個行業久了,別人便會猜得出你做什麼(像福爾摩斯一樣),因為你天天演戲,不知不覺地已與同行的人同化了。


不知多少人放工後能完全脫下上班時的面具?性情不會跟著轉變?有朋友自從入了保險行業後,整個人成熟了,實事求是了,對其他人的要求亦高了(這是因為她對自己的要求也高了),說的話也與以往不同--這,其實就是成長吧?


P.S. 類似題目我寫過兩次,這其實應是剛進入職場不久的人的煩惱,為何到現在我仍在想這些問題?


2010年1月10日星期日

寫給自己的新年計畫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在一年之始定下大計?
我記得以前曾寫過,最後都不了了之。
但是,我又覺得寫出來總比不寫好。這有立志的意思。
寫了出來,post上blog,更可提醒自己。
你有寫過啊!不能否認。
無論最終能完成多少也好,起碼有個開始,起碼有這個心。
如果什麼計畫也不給自己,一年會很容易過去。


回顧去年,最大改動是搬家,花了很多精神與時間添置家具、執拾與美化家居。以往也不知道自己有點點完美主義(自問不是個完美主義的人),總想揀到最完美的家具放在家中。這花了我不少時間呢。


工作方面,做至有點麻木,但仍設法改善工作方式。知道自己的缺點在那裡,便嘗試改善。雖然是吋進式改善,有些地方只有自己知道,但有總比沒有好。不過難改的地方,一直拖著不改,真的要到新一年才意會到,真的要去改了。所以新年仍是好的。


個人方面,去年其實很懶,有點渾噩,除了工作,便沒去多想什麼個人進修、職業前景等事。好像工作過後,便只餘休息和玩。有時候,連朋友也不想見,喜歡躲在家中。以往很少受情緒影響,可能因與父母同住,生活怎也有些規律,也不想他們擔心。但現在,好像心情不好便可以什麼也不做,人也不見,吃和睡都不規律。我想一方面要隨心,另一方面因要管一管自己。為了健康,為了有個做人的樣子,也應該去過健康、有規律的生活。我不是藝術家(將生命都獻給藝術),不能放縱自己。我要朝九晚六上班,便要在工餘時也有規律,不能太夜睡,也不能不吃早餐。晚餐也要吃得有營養。也要接受現實--如沒氣力煮或太晚下班,便外出吃一餐有菜的晚餐。不能因沒時間煮便胡亂地吃。


還有,寫新年計畫,我覺得不用寫一年的計畫。寫三個月便夠了。如在三個月內也做不到一點什麼,過後便會忘了這個計畫。下面這個計畫是寫給自己看的,所以blog友們可能看不明白,或不認同。不過我只想打出來,令自己認真一點對待。


我要:
.每天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每天知道自己有什麼目標。
.儘量做完一件事,再做一件事。不要全開了頭,收不到尾。
.做事不要拖,拖盡也不要過一週。
.克服不喜歡打電話的感覺。就算不喜歡打,也要逼自己打,最多找一段時間專打電話。就當自己仍在做那份打電話做問卷調查的暑期工。
.在工作時,當自己是professional。有要求,有目標,自然便會變得professional。
.訓練說話技巧。
.沒心情工作時,便將之調較為麻木mode,情願麻木地工作,也好過沒心機。
.生活有規律。
.吃得對。
.每星期都做運動。
.做好家務,減少雜物。
.繼續寫寫寫。(這其實不用立志。我喜歡的事,自然會去做。)
.多記錄自己看了什麼書,寫點閱後感。過去一年太偏心電影,冷落了我的正印。
.要看一本經濟書,一本中國近代史書,一本世界歷史書,一本哲學理論書。看熟中國地圖。這些範疇我太無知。(不在三個月之限)


其實還有一些事想做/改善,但已列了很多點,真不知是否能在短時間內一一去做,還是下一步再列其他吧。


還有,與朋友約好寫短篇小說。要求很簡單,就是要有頭有尾。這是我從未做到的事。限期是4月10日。


按"立即發表"前心情沈重。啊!要讓blog友們看。如做不到怎辦?

算了,還是發表吧。有些事是逼出來的,我很相信。


補充:雖然列出很多點,但還是以保持身體及心理健康為大前提。


2010年1月9日星期六

看《D9異形特區》與《韓流怪嚇》有感

喜歡看科幻片的我,錯過了在戲院欣賞《D9異形特區》(District 9)的機會,最近終於租了影碟在家看。對科幻電影中的角色遭遇早已麻木的我(已習慣了某些善良角色早死,主角則險死還生,壞人最終有報應的橋段),想不到看這套電影卻看得肉緊非常,心裡一直很怕外星人主角與他的資優兒子遭遇不測。見到槍彈向主角射來,見到人類對他拳打腳踢,見到他有氣無力的樣子時,心裡便在暗說"你要撐住呀!唔好死呀!你要回老家呀"等句子,一直擔心最後。反而,那個人類男主角,我卻不關心他的生死,甚至覺得如果他為保護外星人而死,才是一個英雄。


片中的外星人比人類單純,於是便被人類欺負,連基本人權都沒有。政府捉他們做研究,用愚民政策對付他們,甚至濫殺他們;傳媒抹黑他們,令他們更討人厭;黑社會欺壓他們,因為他們不及人類狡滑。失去力量的外星人,連人類也看不起他們。


多數科幻片都賣視覺效果和刺激鏡頭,這套卻以寫實方式拍攝,"難民區"內處處都髒、亂、破,大多數人都面目可憎,行為可恥。外星人樣子醜陋,除了主角和兒子外,其他的看起來都很蠢。

這套電影令我想起韓國片<<韓流怪嚇>>,兩套科幻電影都打破了類型電影的框框,角度特別,顯出創意,嬴得好評。這兩套電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政府的冷漠無情,難以溝通。


《韓流怪嚇》裡的政府,二話不說便捉了懷疑從怪物處感染病毒的男主角去研究。男主角知道女兒未死,查知女兒去向,向政府說,卻沒有人理會他。他們想當然地覺得他憶女成狂,在說夢話。他們根本連查證也不願;即使耳朵聽到男主角的說話,但那些話語就是沒有進入他們的心。這種"想當然"與"漠不關心",很可怕。


《韓流怪嚇》也是一樣。那個男主角(人類)的遭遇更慘。他由被發現受到外星人感染的那一刻起,便再沒有人肯聽他說話。政府粗暴地對他所出種種研究,不理會他身體與心靈上的痛楚,不當他是一個活物。他們的行為與黑社會類似,就是用花言巧語欺騙他的妻子,告訴她他們是要拯救他,真正目的卻是騙在逃的他回來,繼續魚肉,為了所謂大眾的利益,不惜犧牲少數國民。政府對外星人極不人道,卻以描黑外星人來作掩飾。


政府的可怕處,就是毫無人性。政府由人所組成,但政府卻不是一群人,而是一隻不通人性的怪物。你向他說話,他卻假裝聽不到,歪曲你的意思,轉移大眾的視線,用各種理由阻撓你,讓你覺得自己是外星人,在講沒人聽得明白的外星話。在政府面前,連道理也不可以講,正常溝通也做不到。


我從來都不懂談政治,對政治沒有興趣,亦沒有太多認識。但是,從種種事例可見,有些政府中人,真是難以溝通的。與他們講道理是沒有用的,因為他們的眼裡沒有你,他們連站在你的角度想一想也不願。或者他們比我想像中善解人意,只不過因為種種說不出口的原因,他們假裝不明白,假裝聽不見。

我說過我很無知,我不懂政治,也不知道建高鐵的是否利多於弊,不知道它的長遠經濟利益是否大過人民的損失,不知道是否非建不可。我有朋友反對建高鐵,但也不只是因為菜園村而說不建,而是列出多個實際理由來反對;他甚至已不再反對建高鐵,而只是反對高鐵建在政府計畫的地方,甚至想出一個替代方案來。但無論他多努力,對著某些政府官員,卻像對著空氣說話。他問的問題沒人解答,他提出的方案也有官員認真考慮。我同樣認識贊成建高鐵的朋友,說"高鐵當然要建。反對建高鐵的人很幼稚",像真理一樣說出來,所有其他方案和建議也不考慮(像某些政府官員一樣)。我不怪我的朋友,他常為金錢所苦,他認為經濟發展很重要。但是政府考慮的角度,是應該如此單一的嗎?為什麼他們不認真考慮替代方案(即將站設在別處)?為什麼反高鐵者的資料搜集比他們做得更好?如果政府這樣做真的有道理的話,為什麼不努力說服我們?為什麼不逐點反駁反高鐵者的方案?我不想要"想當然式"的解釋,而是想知道實際的理據。


這一隻龐然大物,是否會繼續閉起雙耳,踏在反對者的身上,昂然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