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星期二

轉載:舒琪<<影評(人)死亡事件簿(三)

from 4/20 Ming Pao


前文提要:針對「報刊影評人之死」的議題,《綜藝》網站的執行編輯安•湯遜提出了一連串有趣的相關問題,這裏試把問題套在香港的環境上,解答如下)


1.當老一輩的影評人紛紛退休或退下火線時,有誰會取代他們?


在香港,影評未嘗被視作過是一份職業(更遑論專業)。有史以來固定並長期為一份報刊撰寫影評者,僅石琪一人。餘者均屬業餘。在西方,知名報刊造就出權威影評人,有見地的影評人都是給報刊「孭飛」的名牌,雙方合作動輒數十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最近期的例子,便有獲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特別致敬、為《觀察報》The Observer撰寫了超過45年評論的影評人Philip French,和曾獲普立茲文學獎、剛克服了癌病後東山再起、41年來每周六天為《芝加哥太陽時報》Chicago Sun-Times撰稿的美國影評人Roger Ebert 。)影評在本地印刷媒體中從來不受重視,影評人長時期處於一種浮游狀態,寫下停下,成了十分自然的現象,遂也無所謂退休、封筆或被取代之說。想當影評人的年輕人,沒有專業的訓練不在話下,就連觀摩的機會也近乎沒有,再加上自身底殆懈的教養、淺薄偽善的社會風氣和氛圍,更談不上什麼接班、承傳的問題了。網絡逐步取代了紙張印刷,於是又有說網上影評和部落格族群是新的勢力。關於網絡,我至今仍以為馬田•史高西斯在八年前對千禧年發表過的一番寄語依然精確管用。他說:「我希望會在下一世紀見到尊重 (respect) 的重臨。在過去二十年來,在美國肆意輕蔑其他人,甚至是總統,都不是什麼問題。誠實?


2.我們有那些年輕的、能擔得起大旗的影評人?


見上。


(也不是完全沒有的。我很想把我的寄望付託在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身上。他的文字容或仍然未夠成熟,但他對電影努力不懈的狂熱追求與崇敬(reverence),不僅超越了與他的同代人,甚至是──我敢說──相當部分的電影工作者。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到http://david3boat.blogspot.com/ 一覽。)


3.報刊影評(print film criticism)會被什麼取代?


答案同樣見上。


7. 每個目前仍保住飯碗的報刊影評人應否盡快建立他/她的部落格讀者群?(之三)


舒琪


3 則留言:

  1. 我到了上文提及的 http://david3boat.blogspot.com/ 看看究竟。如事前不知情,很難想像是個十七歲少年寫的影評,因為真的寫得有一定的深度,不是仔細重述劇情那麼簡單,有分析有觀察有見解,功力不弱,厲害也!   不要說他已經超越了同代人,就是比起香港很多所謂的資深影評寫作人,基本上唔係"贏晒"都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吧?

    回覆刪除
  2. 哇!!!!!!!!!!!!!!!!!!!!!!!!!!!!!!!!!!!!!!!!!!!!!!!!!!!!!!!!!!!!!!!! 勁!!!!!!!!!!!!!!!!!!!!!!!!!!!!!!!!!!!!!!!!!!!!!!!!!!!!!!!!!!!!!!!! 等待你的到訪~
    http://hk.myblog.yahoo.com/goodbryan456

    回覆刪除
  3. 對啊,那David很厲害!而且他看了很多電影。影評人必需看很多電影,否則無從比較。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