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9日星期六

生死時速 (舊文章)


每天早上,學生停車場(B-Lot) 總是很滿。尤其是在九時半、十時半等繁忙上課時段便更難找到車位。你可以選擇將車子泊得很遠,然後步行數分鐘回校。或是將車子慢駛,看看有沒有人離開學校,或許也可以泊到一個近校門的車位。

於是,我們便可看到一幕幕驚險的鏡頭。當跳字鐘顯示著二十分時,那便表示獵物將會傾巢而出。於是,一輛輛碰運氣的車子便如箭在弦,各據有利位置,務求取得最佳車位。當獵物從巢穴緩緩而出時,等待的猛獸立刻慢慢地跟著他們。但肥美的獵物卻無視四周緊張的氣氛。他們多是邊談邊走;有些則用手指轉著鑰匙圈,”叮噹、叮噹”的來引誘你走近。有些人則貼著邊走,得彎彎曲曲的,使你看得很肉緊。究竟那個人的車子泊在哪裡呢?好不好下這碼注,跟著他呢?有時一些看起來快要捸到的獵物,竟”嗤”一聲在你面前打橫走到另一車位去取車。於是龐大的猛獸便眼睜睜地看著快到手的肥肉給另一行的野獸裹腹了。這時,跳字鐘己跳到近三十分了,但獵物卻己出巢得七七八八八。那些安份的同學此時會乖乖地泊到對面街的車位,再趕去課室。而一些”死硬派”仍不畏上課遲到而繼續留守好位置.

泊B-lot 的同學,你是哪一類人呢?你會乖乖地一早泊到較遠的車位,還是要找到一個好的位置才罷休?或者你是那種一早就回校,免除等車位之苦的人?相信從泊車的方法可反映出不同的人生態度。有些人做事早有預算,所以從不遲到。他們多是認真和有計畫的人。能夠早起的人也多半能依時完成任何事。而那些肯把車泊得老遠的人必是不願因為了舒適而遲到。至於加入鬥獸場的人,也要夠眼明手快才能奪得好位置,否則他們都會逃不過遲到的命運。

由趕上課引申到平日的約會。你會因為揀衣服或化妝而遲到嗎?或是為了泊一個好車位?”嘩!太誇張了,人人都遲到!談泊車,卻兜圈子罵人遲到。”對,或許我是小題大做了,畢竟都要怪學校車位不足!都是車位不夠累事。

(校報Uvoice《頑生集》專欄)

2006年7月28日星期五

林夕的短篇鬼古集

林夕的短篇鬼古集《似是故人來》最近由明窗再次出版。數年前有幸在圖書館看過。那時覺得“嘩!他原來除了填詞外也會寫故事的”。印象最深刻(到現在唯一有印象的)的便是第一隻故事,給取來做書名《似是故人來》。


他將赤子的詞放入鬼故內已是一絕──“遠遠近近裡,城市高高低低間,沿路跌跌碰碰那有終站?”這段加上樂曲真的令人幻想到藏在這個大都會裡的無主孤魂。唱出來是有這種氣氛的。


故事裡是沒有名字的女主角的內心說話和她與其他角色的對話。是一個一個片斷的。好像沒頭沒尾。其他角色也沒有名字,好像是突然冒出來的。(其中一段電話對話他甚至連女主角與什麼人說也沒有提,但毫不影響“劇情”


這篇小說就像一套戲,有點像李碧華的短篇,很有電影感。


它所講的主要不是鬼,而是情。也不是哀怨纏綿、驚心動魄的情,而是很現代的。


(以下會透露“劇情”)


劇情是女主角與男友拍拖拍到很淡,男友變得很沒趣。有一次一起看鬼片,在戲院內她碰到一個男人,後來發現他就坐在自己身旁,已覺得有點不妥。在走出戲院後,她發現男朋友的言行舉止都變了。開始聽她說話,甚至記得她以前說過的話,連詩經也會背,眼神也變得精靈慧黠了。總之,是忽然變成一個理想男友。於是,她開始懷疑他究竟是否她真正的男友......


還是不寫下去,因為這故事吸引的地方是林夕寫的手法,由我說出來已減了這故事所有的吸引力。


總之,他寫得很吸引,很“浪漫”,女孩子一定喜歡。


2006年7月26日星期三

寫小說

很羡慕懂寫小書、畫畫、跳舞、作曲、作詩及唱歌的人。

我從來也不是一個藝術人。

雖然很希望自己是。希望自己可以創造一些好東西,希望可以跳精彩的舞,寫感動人的文章,唱一首有感染力的歌……但,都不會。

就拿寫作來說吧,寫文章我會,但只限於寫小品、日記、寫信、新聞稿,甚至是議論文,但就是寫不出小說。

也不是未試過的,小學至中學時也嘗試過寫故事。但不是只有大綱,就是開了頭寫不下去。甚至有了每個角色的畫像與性格描寫,但就是寫不好一個故事。

寫小說不是說寫就寫的。小說是有藝術性的東西,不能平舖直敍。初嘗試寫作的人很易在故事一開始便很詳細地描述每位主角的外貌、性格。但戲劇不是這樣來的。一個人的性格主要是透過他的行為表現出來,在小說中可透過對白及他的行動、對事物的反應、別人對他的觀感等地方表現出來。戲劇的漲力也不是直述出來的。

就拿一篇我心目中最好的小說來說吧。《紅樓夢》充滿了日常生活所發生的瑣事和瑣碎的對話。作者很少大篇幅地描述賈府的建築、也很少直接地描述各人的性格。就這樣,描述每天誰到誰的院子裡坐,大家一起吃飯、寫詩、猜燈謎、慶祝生日等,各人的性格形態便歷歷在目。很多人和事作者不是直寫出來的,而是展示給我們看的。更厲害是裡面的人物性格會引起讀者的爭議。就正如現實中你不知道某人所表現出來的是真實的性格還是虛假的一面。

(如寶釵究竟是陰沈及有計畫地討好所有人以期望做賈夫人,還是只是遵從傳統地做一個淑女,實則沒有野心嫁寶玉,便一直引起讀者爭議)

寫小說,是先有一個設想,想好了整個故事的結構,知道從哪個時段哪件事開始講起(這是我最弱的一環)。寫小說需要的是創造力。

我只懂說一是一,二是二。缺乏了寫小說的感性。但我又沒有組織一篇小說的理性。對於喜歡看書看電影看畫,又被友人以為有潛質成為一個作家的我來說,不能成為一個藝術人是否一個打擊?

 


2006年7月25日星期二

家族性格


看了講述一個在80年代成長的男孩的家庭故事──《餐餐有食送加》(是comic essay──很多字,以及不是圖像先行的漫畫(my definition)──來的)。最初的感覺只是很有共鳴──那些童年玩意很熟識,與表姐妹相處的片段我也經歷過…… 令我憶記起我的童年。

後來聽到作者講及他在送這份禮物給弟弟時的溫馨場面,我的感覺便深了一層。他有些親人看到哭,又笑又喊,共同回憶起書中的種種片段,甚至令作者想起更多片段──令我很感動。做藝術的人,多要發掘人性的陰暗面,揭露社會的黑暗,人生的真相等,才會產生戲劇性,才是藝術性強(我不是說這樣不好,我是欣賞的)。我看小說和書,也愛看些較黑暗的故事──如至愛的《紅樓夢》、《咆哮山莊》、Harry Potter、電影Closer, 旺角黑夜等。

但是,<餐餐有食送加>帶給我們的是人生中美好的回憶,書中充滿了人性的光明面和正面的思想(那些小孩子的“使壞”其實很正常,最後作者也“改邪歸正”,很”正氣” ,作者一家人(雖然未見過)給我的感覺也是如此。

其實寫家族故事再拿去出版是有風險的。每個家族也有不想外傳之事,萬一勾起了親人的傷心事或說了他們不想街外人知道的事,後果非同小可。作者寫作時應該很有分串,懂得什麼可以寫,什麼不能寫。但我還是覺得他的家人是可愛的,無人怪他將家庭故事寫出來。

進一步來說,我很欣賞有些人在婚禮中的真情流露。他們將戀愛經歷說出來,還包括了當中的痛苦經歷和起起跌跌。他們可以將感情發放出來,與來賓分享。我不知自己能否做到這點。

我家族的性格是相反的,很多事情也要隱瞞(我體諒他們不說/不外露的原因)。我的父母(包括我)的感情也不外露,很多事及感情收在心中。為了別人(怕傷害到別人/得罪別人/為了遷就對方/為了大家happy),而不將自己的真實感覺說出來。所以書中心意卡上的那句”Shall we talk",對我的親人來說是很適用的。

不是說我家族的性格有什麼問題,而是,我真的想試試大家可以坦蕩蕩和開心見誠分享的感覺。但是,不知我自己又能否做到呢?

(如果我也出版這樣的一本書,不知是否會變家族叛徒呢?)

(本來我是不太懂得欣賞十分光明的作品的,覺得假或沒有藝術性或與我無關──如合家歡電影和甜蜜愛情片,反而喜歡黑色另類的感覺──如Tim Burton  電影,描述扭曲的愛情的作品等。現在反而開始懂得欣賞光明與正面的東西,因為我已是一個要為將來打算的成年人,我開始懂得追求實際的光明的東西。如幸福家庭,一子一女,而不是要一段曖昧深刻的苦戀,在痛苦中煎熬出來的偉大藝術品等。)


2006年7月16日星期日

“無限想”


(題目借用了何家輝的新書名-因為對這個名很有感覺
──這本《無限想》繪本由阿湯圖書出版,內容與宗教/人生意義有關。真的是好名字!!)

http://www.tangsbooks.com

從小已接觸基督教,斷斷續續返了多年教會。

但近幾年,才真正開始了解教會的運作。

到現在仍未洗禮,有點不對,是信得不夠認真吧。

這樣最差,說不是基督徒,又不是,說是,但又做不了見證。

問題是自己想得太多,又缺少信心。

祈禱的感覺很舒服,與神溝通的感覺很甜蜜。

但有時又會覺得自己感覺不到神,又會對基督教有不同的疑問。

對我來說,適應教會的群體生活是最難的。

可能從小便不易適應群體生活吧。雖然自己怕寂寞,愛熱鬧,但同時又怕對著很多人。

另一原因是覺得雖然人生找不到方向十分痛苦,但當所有答案都在面前,事事都有指引也不好玩。

人生的答案經過努力才尋獲會比較好,所以當別人告訴我要怎樣怎樣做才對,如何如何做才正確,才有益,我未必聽得入耳。

但想太多也很辛苦,有時又情願不用痛苦地流浪於無邊的沙漠中,想安心地朝著標竿直跑。

是典型的遊子心態,有時充滿雄心壯志,有時又思念故鄉 。

對上帝,還是欠了點信心。

總希望上帝行神蹟,世界上多一點定律,多一點例外。

例如沒有人會在上教堂的路途中,或在教會內意外死亡。(免得人們會想:返教會也一樣會有意外。有時聽到某處的宗教集會發生意外,引致傷亡,便會想,為何在敬拜神的途中也會死亡。)

例如所有患重病的兒童經過父母和身邊的人禱告後都會痊癒。(兒童受苦差不多是天底下最慘的事情。就算他們能成為見證,我也不忍聽。)

例如好人有好報。(我明白,上天對待好人與壞人是公平的,審判在死後才有。但,還是希望,好人有好報。)

神奇地,在一次聖餐中,牧師替全教會的人逐一按首禱告(我那時仍與牧師不熟),他的禱告內容是希望我快點流浪完畢,回到神家。

這樣了解我,是神告訴牧師的嗎?


2006年7月14日星期五

濃烈變態的愛與恨──咆哮山莊


《咆哮山莊》是一本讓我震撼的小說。看這本書的時候還在唸中學,一向所看的小說內容都很“正常”。

《傲慢與偏見》是正常人的愛情故事、《簡愛》的女主角雖然小時候受虐待,書內也有一個瘋人,但故事發展也沒有超出常理。《小婦人》簡直有教育意義。老師推薦的狄更斯寫的也是正常的成長故事。《鐘樓駝俠》裡算是有較“不正常”的愛情的描寫,但主角加西莫多對女主角的愛情始終是偉大和正面的。病態的愛情多發生在壞人角色身上。

但是,《咆哮山莊》從一開始便令人覺得這是一本與別不同的小說。

首先,故事開始時出現的主人翁是一個局外人,他所知的男女主角的愛情故事全都是聽女僕講出來的。書內一開始便有一種神秘莫測和沉鬱的氣氛,又竟然會有 “女鬼”出現。

男女主角都不可愛──也是這本書的特別之處。他們都很任性,很自私。一個愛情故事竟有兩個性格都是負面的主角!

男主角Heathcliff的報復方式也令人覺得很新鮮──他竟要親自製造一個悲劇來洩憤!他想將下一代三個孩子的命運支配在自己手上,令他們重演自己的悲劇,親自製造痛苦,其中還包括自己的親生兒子。這個性情暴烈的男主角,除了女主角Catherine外,他沒有愛過任何人。

特別令我深刻的是這小說描述了一種特別的愛情觀,就是女主角覺得她和男主角是一體,所以她覺得就算她與別人結婚也影響不到她與男主角的感情。她沒有說她與男主角的愛情是甜蜜和幸福的,她只是覺得他們的愛情就像石頭一樣真實,沒有半點不肯定,就像一件實物般存在,甚至不是浪漫的。不是他追求她,也不是上天撮合的,愛情就只是自然地出現了。無論他們怎樣想,愛情也穏立在那裡。

另一樣奇特的地方是,男主角因為覺得他與女主角是一體,但女主角要違背這份愛情去另嫁他人,是一樣對不起自己的行為,所以他要懲罰她。

更變態的是,男主角勾引女主角丈夫那個天真單純的妹妹報復,一方面令女主角傷心,另一方面也傷害了她的丈夫。他毁了一個好女孩的一生。(經典一幕是男女主角在那個女孩面前打情罵俏,更輪番侮辱那女孩)

男女主角都同樣不討好,惹上他們,必死無疑。

更更變態的當然是男主角對下一代的報復。

這樣的情節,簡直是離經叛道。作者還要是一個女子,在當時的社會中,不知別人怎麼看她。

本書作者Emily Bronte應是一個十分安靜內向的人,經歷不多,寫的時候也很年輕,真的不知道她的靈感從何而來。

我不懂作文學評論,不能夠具體地分析這個故事,我只是覺得它與別不同,令人想了又想。

後來看了王安憶的著作《小說家的十三堂課》,裡面有一章講的是《咆哮山莊》。她講得很好,讓我知道很多以前沒留意的重點。她很仔細具體地分析。

遺憾在中五後沒有繼續讀文學……


2006年7月13日星期四

打油詩(舊作)



(C, 謝謝你將我的"手稿"scan給我! 想不到你還保存著 (溫暖

!) 我"批淮"你在我成名後將原稿賣出!)


讀Form 5 時有一天上Hum Bio堂作的打油詩(那天是下雨天)--


下雨天


落雨最好做D mug?
出去dup雨得唔得?
唔想再留響課室,
又hup眼瞓又鼻塞。
無心上堂練轉筆,
奈何老師又說不。
唯有呆坐似舊nut,
盼望課堂快完畢,
大家齊去七十一。 


那時很滿意這首打油詩,以致寫進了不少同學的紀念冊。


另一首”詩”較恐怖,是晚上發了一個夢,第二天邊乘車上學邊作的--


白衣女鬼


有一隻白衣女鬼,
住在山頭裡.
狂風使她的臉皺,
雨水令她消瘦.
白色寛裙隨風飛,
黑色長髮罩山頭.
可憐白衣女鬼,
夜夜在咆哮!


聲音淒厲響山頭,
樣子猙獰可怖.
女鬼女鬼我問你,
何事使你愁?


*   *   *


黃昏藍寶石天空,
烈風陣陣響山頭,
為什麼一年四季,
風都響不停?


*   *   *


白衣女鬼在怒號,
衣裙隨風飄.
風從女鬼口中來,
頭髮隨風飛舞.
但是直至某一天,
村裡人都死了,
女鬼也消失不見,
隠沒在山裡頭.


2006年7月11日星期二

書 v.s. 電影 -- 丈夫與情人

我愛看電影,也愛看書。同樣是小時候就被吸引的。我愛投入光影與書的世界,可能是逃避現實吧。個人成長的經歴令我變得不現實(所以才會戀棧童年!)。

與愛上電影的過程一樣,我最初喜愛看書,也是從情節吸引開始的。

最愛看的書是小說類,有劇情的,讓我全然投入的。那等於經歷了一個又一個不同的世界。人只有一生,很多想做想試的也未必做得到(如去西藏,身體受不了,怎去?又如做魯賓遜,現在都不知怎樣找那個島出來!),但書與電影可以令自己的經歷倍增。

不過,如果書與電影相比,我還是會揀看書。一是看書方便,可以隨時隨地看。電影則要找地方放映,又要一氣呵成,又要不受騷擾,在忙的時候想看也沒時間看。第二是看電影我免不了會看明星,看他演得好不好,靚不靚仔,又會看拍得好不好,又要看佈景似不似,特技好不好,一切都盡現眼前,少了看書的想像空間。

書是“正印”,電影是愉情對象。電影想方設法要聲色藝俱全,吸引住你的目光,令你難忘(我得承認,他是成功的)。書則默默地等,永遠都待在書櫃裡等你回心轉意。有時,他們會正面交鋒,書會變電影,電影會變書。(多數是書勝出)

幸好,這不存在道德問題,我可左擁右抱。


2006年7月8日星期六

沉默男人 v.s.健談男人


阿寬在星島日報(2006.6.23 )上有一篇專欄,題目是女人的選擇,他說──

上一代的故事,是一班男人對一個女人有意思,口甜舌滑的首先被拒,公子哥兒示愛她也不接受,粗魯笨拙的更不能討好她,最後,她會選個少說話扮演智者的沉默男人。

寡言曾被視為男性的優點:他少說話,女人認為只是內斂,她對她有幻想,總覺得他一定隠藏著什麼。

沉默的男人最好經常掛著似笑非笑的表情,像看透世情,像嘲笑著人生百態。但選擇這個男人之後,女人可能發覺這個男人背後隱藏著的,竟然是他的無知一種自我陶醉而自大的無知。

……

新一代的故事不再一樣,

一班男人對一個女人表示好感,女人首選公子,次選靚仔的,往後是說話最好笑和平時最搞嘢的:沉默和愚魯的,永不入選。“

最好笑的是他最後說:

口甜舌滑的,令女人自我感覺奇佳......

沉默寡言的男人,對不起,他應先學會如何表達自己。

在香港這個商業社會,能言善道確實對工作有幫助。人脈廣關係好是很重要的。天生沉默寡言的人為了工作順利最需要的便是學會“表達自己”!!

跟著永遠能令氣氛活起來的男人,三分鐘便識到新朋友的男人,不知是好還是不好?

但我又想起盧巧音的歌深藍

(作詞:喬靖夫 作曲:雷頌德 編曲:劉志遠)--

你壯闊廣博 但你永遠沈默把光彩都掩蓋
寧靜似最冷 最深奧藍綠的海
而我不懂去說謊
無力對抗 墮進你思海

人放鬆的躺 浮泊於這深深的藍光
隨同著你暗浪 帶我到陸地那方
全意尋覓希望 無盡浮盪中彼此滲入感覺
也許一天我變做魚 睡在你內 把心釋放

看透你深處 是個更闊更廣色彩更多的世界
能讓我 更透徹感覺存在
藍藍的這片海
而沒氧氣 怎麼呼吸愛

*人放鬆的躺 浮泊於這深深的藍光
連同著我美夢 帶到最寂靜那方
仍浮沉著希望 從你懷內可找到美妙感覺
也許一天我變做魚 活在你內
把心釋放*
Repeat *


 

嘩!不得了,我腦內即時想像到跟一個如山般健壯的男人流浪到那未知的遠方。他知道什麼路是安全的,哪處的風光如畫。他知識豐富,但他不多話,不過你永不會悶,有他在身邊,你的心便很滿足。

一聽這歌,整個畫面立時浮現在腦海內。

除了歌詞外,也歸功於雷頌德的曲。

這想法看來更不實際。

現實是,很多香港女孩怕悶,對著一個木頭,不怕悶嗎?雖然沉默也可以很有情趣,“深藍”的境界故然好,但世上有多少個男人是這樣?在芸芸眾生中,你能找到他,發掘到他的內在美嗎?

跟著健談男人的可怕之處,是整天要和應著他,附和著他,不累嗎?對著一個寡言的人,你說什麼他也不太回應,聊天也聊不成,你忍受到嗎?

講到底,還是看你愛不愛他吧,是否能忍受他的缺點吧。

就正如我的煩惱──香港v.s.加拿大,兩處地方各有各好,講到底,也看你愛哪個地方吧!

(加拿大是沉默/悶蛋男人,香港是健談/多嘴男人?)